方案概述
智慧農業就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
行業背景
商務部印發《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快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爭取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及大型產地或集散地批發市場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并逐步擴展到其他食用農產品。 RFID、條碼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將在追溯體系起著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報告預測,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 |
客戶群體
客戶痛點
生產方式落后:傳統的中國農業生產大多是依靠人力管理,生產環境較差,受自然災害影響大。勞動強度大且生產效率低,土地產出率低。
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傳統溯源方式只能從產品上市時刻作為開端,存在造假空間且難以監督監管。
農民老齡化嚴重: 農民普遍在50歲以上,年輕人均進城打工,未來誰來種地?如何培養未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客戶需求
01 種植模式更新換代。中高端經濟作物(水果,蔬菜等)逐步向智能化、設施化、農業工業化的種植模式轉型。大田農作物(水稻、小麥、馬鈴薯、玉米、大豆等)逐步向集約化、規?;?、機械化的種植模式轉型。其中“智能化設施種植”將成為我國未來十年種植的趨勢。 |
客戶價值
1、智慧農業系統采用全智能化的設計,可實現完全自動化的運行,用戶提供精準控制和標準化管理
2、智慧農業系統通過智能傳感系統實時監控,為精準調控提供依據,創造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環境
3、智慧農業系統可幫助用于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傳輸,幫助用戶隨時查看及管理
|
方案架構